骨质疏松易骨折?骨密度提升治疗突破
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其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情况,进而导致其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骨折,不仅会影响到老年人的正常生活,而且还会对其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对于老年人而言,需要有效提升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使自身的骨骼更加强韧。
一、骨质疏松症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当骨密度和质量下降时,骨骼间隙变大、变成空心骨,同时骨头变脆,只要摔跤就很容易骨折,这对老年人和儿童的健康会产生极大危害。想要有效解决骨质疏松,关键就在于填补骨骼空洞、增加骨骼密度,重建骨骼微结构,从而使骨骼更强韧。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因为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可能会导致长期卧床,这种情况下就会对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需要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合理采取措施,提升骨密度。
二、骨质疏松症患者提升骨密度的方法
(一)饮食调理
在日常饮食方面需要注意,应多补充一些钙质。因为中国人群普遍的饮食含钙的成分和西方的饮食相比较本身就会少一些,所以要补充钙质,特别是中老年人群。在日常饮食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也就是要进行食补。患者平时可以多吃鱼肉、蛋类、豆制品,以及动物肝脏等富含高蛋白、钙类的食物,并尽量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进而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提高骨密度。具体来说,在饮食方面,要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营养素,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类、坚果、绿色蔬菜等,每天钙摄入量应达到1000至1200毫克。如果饮食中钙摄入不足,可在医生建议下适当补充钙剂。同时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也可以通过每天至少晒太阳20分钟或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蛋黄、鱼类等来补充。
(二)加强运动和锻炼
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并不是得了骨质疏松以后就不能活动,还是要适当活动,特别是那种对抗阻力的运动还是要做。通过适当运动可以提高增强体质、保护骨骼、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建议患者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运动时应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损伤。如步行、跑步、举重等,能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肌肉强化锻炼也不可少,可以使用弹力带、哑铃等进行力量训练,增加肌肉力量,减轻骨骼负担,降低跌倒风险。
(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要保证作息规律,还要做到戒烟戒酒,长期嗜酒会使人体内的钙和磷等微量元素水平降低,影响骨骼生长。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骨组织的血流供应减少,继而人体的营养物质供应也会相对减少,从而阻碍骨骼生长。与此同时,需要预防跌倒,以及预防一些意外的发生。因为骨质疏松患者,跌倒之后发生骨折的风险非常高,所以这时候预防跌倒、预防意外的发生非常重要。患者要对骨进行适当的刺激,也就是在外力作用下刺激骨头。此时需要患者多做功能性锻炼,比如平时可以多游泳、多打篮球或者羽毛球等,对全身上下的骨头进行活动,可以有效增加骨密度。
(四)合理用药
在药物治疗方面,对于基础药物,主要包括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保证身体钙流失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钙补充,还要有很好的钙吸收,要打好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特立帕肽注射液、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药物来增加骨密度。患者最好到当地医院进行检查,然后口服增加骨密度的药物,比如仙灵骨葆胶囊,或者壮骨片等,切记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要过度服用,否则会对身体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五)加强监测
女性在绝经后、男性在50岁后,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一旦确诊有骨质疏松以后,一般要做骨密度检测。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在每年骨质疏松解决以后,还要监测骨密度和骨转化指标,每年动态观察以后,再由解决骨质疏松的医生,评估解决效果之后,合理调整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