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是什么?

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是什么?

金翠芳 文安长生血液透析中心
2025年07月30日 36页 2274 海报 复制链接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治疗方式,患者需要长期依赖透析维持生命。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躯体层面的治疗,心理护理同样至关重要。相关数据表明,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明确心理护理的重点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常见心理问题表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多元化特征,疾病初诊时他们的情绪常剧烈起伏,先是拒绝承认病情,接着转为愤怒,可能陷入深深的绝望,这是对疾病和治疗方案缺乏了解且难以适应治疗打乱的生活节奏。

漫长的治疗之旅中患者常陷入自我价值感受挫的心理困境,治疗需患者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他们或许得暂时告别职场和家庭的温暖,社会角色转变使其难以维持以往的自我认同,从而滋生自我怀疑情绪,而且穿刺的剧痛、疗效的未知、潜在并发症的忧虑等治疗中的不适感受都会引发患者的焦虑情绪,若不及时恰当疏导干预,负面情绪可能恶性循环,不利治疗连贯性和效果。

社会上一些患者患病后受到不同程度的社会排斥,这让他们更觉孤独并逐渐远离正常社交,心理负担进一步加重。

实施专业的心理干预措施

1.有效的沟通

医护人员要构建坚实的沟通基石,就得在自己和患者之间搭起信任的桥梁并靠耐心倾听去洞悉患者内心,交流时不能单调说教、空洞鼓舞,而要换位体会患者情感,并给患者足够空间让其自由吐露忧虑烦恼,以给后续心理援助工作铺平道路。

2.认知干预

认知干预策略很关键,很多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治疗方案理解狭隘,错把透析当成生命的终结而容易产生负面心理,医护人员得靠深厚专业知识,耐心给患者解释透析治疗的真正意义,让他们正确全面看待透析——透析是维系生命的必要手段,不是生活唯一重点,从而使患者重新调整对疾病和生活的认知角度,更积极面对挑战。

3.治疗恐惧心理

治疗常伴随着恐惧情绪,我们能采用一套系统的脱敏训练策略,这一策略要循序渐进地让患者逐步接触治疗各环节以减轻他们的恐惧,具体来说,先把穿刺步骤和科学原理详细给患者讲清楚,让他们在认知上全面了解治疗,再引导患者熟悉治疗环境和医疗设备,让他们信任治疗环境,逐步引导患者适应治疗可能有的不适感受,提高他们心理的承受和接受能力,这样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就会显著提高。

构建家庭与社会支持系统

1.家庭支持

家庭是后盾,亲人不应有过分庇护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削弱病人的自我肯定感。家人要将病患视为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鼓励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且家庭做决定时把病人的观点考虑进去,让病人深深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进而增强他们的家庭融入感。

2.病友互动支持

为了让病患相互扶持鼓励,我们创立了病患互助社群来搭起沟通的桥,病友们可在此交流治疗过程和内心感受,这样的对话能使病患得到情感慰藉、赶走孤独,且在互动中得到更多对抗病魔的方法,更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

3.社会层面支持

社会维度下,强化宣传教育力度是获取支持的关键,要通过多元途径广泛传播维持性血液透析信息,纠正社会对血透病人的种种误解并消除对他们的歧视与隔阂,构建理解与接纳的社会氛围,让患者无障碍融入社会活动、重建社交联系以缓解心理负担。

引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1.放松技巧

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掌握简单的放松技巧,如呼吸调节法。在透析过程中或感到焦虑时,通过调整呼吸节奏,即缓慢吸气、短暂屏息、缓慢呼气的方式,缓解紧张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2.培养兴趣

鼓励患者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寻找生活的新目标。参与有益的活动能够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丰富其生活内容,提升自我价值感。通过这些活动,患者可以在疾病之外找到新的自我认同,增强生活的积极性。

3.定期自我评估

采用简单的评估方式,如情绪评分,让患者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当发现情绪出现明显波动时,及时向医护人员或专业心理人员寻求帮助。

综上所述,通过多方面的协同努力,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维持性血透心理护理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