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尿常规,这些基础检查有多重要?
在体检或就医时,我们常常会听到医生开出“血常规”和“尿常规”这两项基础检查。它们看似简单,甚至有些“老生常谈”,但这两项检查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任何一项复杂的影像学检查。
血常规:血液里的“健康侦探”
血常规,是对血液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分析。它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形态以及血红蛋白的测定。它就像一个“血液里的健康侦探”,能为我们揭示身体内部的许多“线索”。
血常规能告诉我们什么?
1.贫血的“晴雨表”:
低红细胞计数、低血红蛋白:这是贫血最直接的指标。血常规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贫血,以及贫血的严重程度。
红细胞形态分析:还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类型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方向。
2.感染的“指示灯”:
白细胞总数升高:是身体正在与感染(细菌、病毒等)“战斗”的强烈信号。
白细胞分类: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白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的比例变化,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感染的类型(细菌感染通常导致中性粒细胞升高,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淋巴细胞升高)。
白细胞总数降低:有时也可能提示免疫力低下或某些疾病。
3.出血与凝血的“观察者”: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血小板数量过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过高则可能增加血栓风险。
血红蛋白的减少:也是出血后可能出现的表现。
4.潜在疾病的“早期预警”:
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在早期可能会在血常规中出现异常信号。
其他疾病的线索:肝病、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时也会在血常规中有所体现。
简单来说,血常规是筛查贫血、感染、炎症,以及发现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尿常规:尿液里的“健康密码”
尿常规,则是对尿液的各项理化性质和成分进行分析。它就像一个“尿液里的健康密码”,能反映肾脏的过滤功能、泌尿系统的通畅程度,以及身体的代谢状况。
尿常规能告诉我们什么?
1.肾脏功能的“守护者”:
尿蛋白阳性: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少。尿蛋白阳性(+、++、+++等)常常是肾脏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早期信号,说明肾脏的过滤功能可能受损。
尿潜血阳性:尿中出现红细胞,可能提示泌尿系统(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存在出血,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结石、炎症,甚至肿瘤。
尿比重:反映肾脏对尿液浓缩和稀释的能力,异常可能提示肾功能受损或内分泌问题。
2.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师”:
尿白细胞阳性:大量白细胞出现在尿液中,是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的典型表现。
尿亚硝酸盐阳性:许多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会产生亚硝酸盐,因此阳性也提示感染的可能。
3.代谢异常的“揭露者”:
尿糖阳性: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常常提示血糖可能过高,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
尿酮体阳性:可能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剧烈运动等有关。
尿酸盐、草酸盐结晶:出现大量结晶,可能提示存在形成结石的风险。
4.其他健康信息:
尿胆红素、胆红素阳性:可能与肝胆疾病有关。
尿液的颜色、气味、酸碱度(pH值)等,也能提供一些关于身体代谢和健康状况的信息。
为什么这些基础检查如此重要?
无创、经济、易行:相较于CT、MRI等复杂检查,血常规和尿常规的采集方式简单、无创,成本较低,是性价比极高的筛查手段。
早期发现疾病:很多疾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其在血液和尿液中的“信号”却可能已经出现。这些基础检查是发现疾病“苗头”的重要工具。
指导进一步诊断:基础检查的异常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线索,帮助医生缩小诊断范围,有针对性地安排后续的检查(如细菌培养、肾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评估治疗效果: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尿常规,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是否有效,病情是否得到控制。
了解健康状态:即使身体没有不适,定期进行这些基础检查,也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结语
血常规和尿常规,这两项看似平凡的检查,却承载着关于我们身体健康信息的重要载荷。它们是疾病的“侦探”,是健康的“守护者”。不要因为它们“基础”就掉以轻心。无论是年度体检,还是出现不适就医,请务必重视医生开出的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