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小儿用中成药的方法注意事项及禁忌

小儿用中成药的方法注意事项及禁忌

陶慧 桂林市平乐县中医医院
2025年08月06日 23页 1387 海报 复制链接

在儿童健康守护中,中成药的使用安全至关重要。小儿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肝肾功能较弱,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远不及成人,一些中成药物若使用不当,可能会对小儿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掌握小儿使用中成药的正确方法、注意事项及禁忌,是保障小儿用药安全的关键。

一、对小儿可能产生影响的中成药

部分中成药因含有特殊成分,比如安宫牛黄丸,其成分中的朱砂含有硫化汞,若长期或过量给小儿服用,会加重小儿肝脏和肾脏的代谢负担,还可能损伤神经系统,导致小儿出现嗜睡、反应迟钝等症状。小儿惊风散中的雄黄含有砷元素,砷具有毒性,可能影响小儿的造血功能,导致贫血等问题,这类药物通常用于急危重症的治疗,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短期使用,绝不能自行给小儿用药。

含有毒性中药成分的中成药也存在风险。像六神丸,其中的蟾酥具有强心作用,一旦给小儿过量服用,可能引发心律失常,严重时会危及生命。紫金锭中的千金子、红大戟等成分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小儿的肠道功能较弱,服用后容易出现剧烈腹泻,进而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一些含有苦寒成分的中成药,如黄连上清丸,可能会损伤小儿的脾胃功能。小儿脾胃娇嫩,苦寒药物容易导致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

二、小儿使用中成药的正确方法

给小儿使用中成药,必须严格遵循正确的方法,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严格按照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是核心。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和需求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婴幼儿应避免使用成人剂型,比如某种感冒冲剂标注“一次1袋”,1-3岁的儿童可能需要减至1/3袋,并且每日服用次数不能超过3次。部分中成药会明确标注儿童的分剂量,如“3岁以下每次半丸,3-7岁每次1丸”,家长要严格按照这些说明给小儿用药,切勿随意增减剂量。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型也很重要。幼儿的吞咽功能尚未完善,宜选用口服液、糖浆剂等液体制剂,这些剂型不仅容易服用,还能减少呛咳的风险。而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剂型,可能会导致小儿呛咳甚至窒息。在给小儿喂药时,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避免强行灌药,防止小儿将药物吐出或发生误吸。

三、小儿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及禁忌

在给小儿使用中成药的过程中,避免盲目联合用药。小儿生病时,家长往往急于让小儿康复,可能会同时给小儿服用多种药物,这种做法存在很大风险。比如小儿感冒时,同时服用清热类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补益类的玉屏风颗粒,两类药物的药效可能会相互冲突,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中西药联用更要谨慎,例如含有麻黄的中成药,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和升高血压的作用,若与退烧药同用,可能会增加小儿心率异常的风险,对小儿的心脏造成损害。

特殊体质的小儿用药有诸多禁忌。患有肝肾功能不全的儿童,要避免使用含有何首乌、黄药子的中成药,这些成分可能会进一步损伤肝肾功能。过敏体质的小儿,需警惕含有虫类药材(如全蝎、蜈蚣)的中成药,这类药材容易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小儿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

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也不能忽视。小儿在服用中成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影响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降低药效。辛辣食物可能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反应,产生不良反应。比如服用清热类中成药时,食用辛辣食物会降低药物的清热效果,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中成药的使用应遵循“中病即止”的原则,当小儿的症状得到缓解后,要及时停药,避免长期用药。如果给小儿用药3天,症状仍无改善,或者小儿出现皮疹、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建议家长建立小儿用药记录,详细记录药品名称、剂量、用药时间以及小儿用药后的反应,为医生的诊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

四、结论

小儿使用中成药需要家长具备足够的用药知识,谨慎对待。在给小儿使用中成药前,最好咨询专业的医生或药师,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成药的治疗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用药风险,保障小儿的身体健康。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儿童中成药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