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后依然疲惫不堪?中医教你“充充电”!
对于很多长期透析的病人来说,“透析后浑身没力气”几乎是家常便饭。明明刚做完治疗,身体却像被掏空了一样,连起床的劲儿都没有。这种疲惫感,真的只能默默忍受吗?其实不然!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通过调养气血、疏通经络、调节阴阳,透析后也能“充充电”,重新找回活力。下面便带大家详细地了解,中医如何帮助我们“充电”!
一、透析后为何总是疲惫?
透析虽然能帮助患者清除体内大部分毒素,但这个过程就像“强行排水”,不仅会带走多余的水分和废物,也可带走人体的“元气”。中医认为,透析后常见的疲惫感,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
1、气血双亏
透析过程中,身体的气血会随血液过滤过程流失,导致机体“供能不足”。
2、阴阳失调
长时间的透析可伤及肾阳(温热功能)或肾阴(滋养功能),进而让人出现畏寒怕冷、口干舌燥等症状。
3、浊毒瘀阻
如果体内毒素未完全排出,淤积在血液或皮肤中,引发瘙痒、腹胀等问题,可进一步加重疲劳乏力症状。
二、中医调养:从“内”到“外”全面发力
1、饮食调养:吃对食物,补足能量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透析病人在饮食上需要既补充必须营养,又避免因饮食不当加重病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食用以下食物,首先是一些优质蛋白,比如,鸡蛋清、鲫鱼(每天不超过50克)、牛奶等,能帮助身体修复组织。另外健脾利湿的食材亦不可或缺,茯苓、薏米、冬瓜煮汤,既能利尿消肿,又能改善脾胃功能,但不可多食,透析患者多无尿或少尿,多食易导致水分摄入过多而气喘心衰。同时还需吃一些补气养血食材,比如黄芪泡水,桂圆每天3-5粒能补气养血,更好地缓解乏力。
2、艾灸与穴位按摩:疏通经络,唤醒活力
中医常说“通则不痛,不通则痛”,透析后的疲劳也可能是经络不通的表现。通过艾灸和穴位按摩,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疲劳。对于艾灸的使用,在关元穴每周艾灸3次,每次10分钟,能温补肾阳,增强体力。此外,在足三里每日艾灸10分钟,能够提升免疫力,缓解腿软无力。而穴位按摩,如果透析中恶心,可按摩内关穴,配合深呼吸,能缓解不适。而每天按揉太溪穴2次,每次3分钟,能滋阴补肾,改善口干盗汗。
3、中药药浴与泡脚:从“外”驱散浊毒
透析后体内可能浊毒未净,可能堆积在皮肤或关节处,导致瘙痒、僵硬。中药药浴和泡脚能帮助“排毒养颜”。病人朋友可使用以下药浴方:
大黄、地肤子、丹参煎汤擦浴能缓解皮肤瘙痒、腹胀。
艾叶、红花、川芎煮水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
注意!泡脚时间最好在透析结束1小时以后,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皮肤烫伤或感染。
4、运动调养:动起来,唤醒身体“电量”
“动则生阳”,适当的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缓解透析后的疲惫。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而在透析次日,可在床上做简单的“床上八段锦”,重点练习“摇头摆尾去心火”,活动四肢,放松身心。当来到稳定期,可尝试改良版太极拳,或散步、慢跑,每次10-20分钟即可。
5、睡眠与情绪管理:养好精神,事半功倍
透析病人常因毒素堆积或情绪波动导致失眠、焦虑。中医认为“情志伤肝”,学会调节情绪和改善睡眠也是关键。
耳穴压豆:用磁珠贴压耳廓上的“神门”“心”穴,能缓解失眠。
睡前泡脚:加入枣仁、磁石煮水泡脚,帮助安神助眠。
心理调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家人多陪伴,减轻心理压力。
三、透析后调养的“黄金法则”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建议找中医师辨证分型,如脾肾阳虚、气阴两虚等,制定个性化方案。另外要循序渐进,调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要急于求成。最好是中西结合,中医调养是辅助手段,不能替代透析等西医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总的来讲,透析后疲惫不堪,不是“命中注定”,而是身体在发出“电量不足”的信号。通过中医的饮食、艾灸、运动等方法,透析病人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充充电”,缓解疲劳,提高生活质量。记住,调养的关键在于坚持和科学,愿每一位透析病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密码”,活出精彩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