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刷多脖子僵?中医护颈妙招多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不少老年人因长时间低头看手机,颈肩酸痛、头晕等不适频发,颈椎病已成为影响中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常见问题。黑龙江省老年病医院中医科张爽医生指出,中老年颈椎病在中医范畴属“项痹”,多由肝肾不足、外邪侵入、气血运行不畅引发。若不及时调护,会加速颈椎退变,压迫神经血管,导致筋络拘急、气血阻滞,严重干扰晚年生活。
中老年颈椎病防治需从避开误区、日常养护与辨证调理三方面入手。
养护颈椎,要避开常见误区
很多老年人习惯长时间低头刷手机、看视频,往往等到脖子酸麻才休息。张爽医生强调,颈部劳损是日积月累的过程,等出现明显症状时,颈椎可能已受损。因此,日常使用手机应养成每半小时抬头活动的习惯,通过简单的仰头、左右转头动作,放松颈部肌肉,预防劳损。此外,部分老年人盲目模仿“米字操”锻炼颈椎,却不知该方式并非人人适宜。尤其对于已确诊颈椎病的老年人,不当的颈部旋转可能加重颈椎负担,加剧病情,锻炼前最好咨询专业医师意见。同时,颈部保暖也至关重要,需避免颈肩直接对着空调、风扇吹冷风,因为寒冷易导致局部气血凝滞,使颈肩僵硬、疼痛症状加重。
日常养护,温经通络驱寒
热敷法简单有效,非常适合老年人在家操作。张爽医生推荐两种热敷方式:一是中药热敷,选用桂枝、羌活、红花等温经通络的药材,配制后装入棉布袋,隔水蒸热至适宜温度,熨敷颈肩不适区域,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左右,可散寒活血、舒筋通络,缓解僵硬;二是粗盐热敷,若觉得药材准备繁琐,可用家常粗盐炒热后装袋热敷,取材方便,温热之力能渗透肌理,放松紧张肌肉、祛除寒湿。需特别注意,热敷时温度以温热舒适为宜,避免温度过高烫伤皮肤。
辨证调理、内外兼治
肝肾不足型,常表现为颈肩酸痛伴随头晕、腰膝酸软。可服用滋补肝肾的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加减,也可用杜仲、枸杞子泡水代茶饮,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增强颈椎支撑能力,缓解不适。
气血阻滞型,颈肩疼痛明显、活动受限是主要症状。可遵医嘱服用葛根汤、桃红四物汤加减等活血通络的中药,或外用红花油、云南白药气雾剂,通过内外作用改善局部气血循环,减轻疼痛、恢复活动能力。
风寒侵袭型,患者多有颈肩僵硬、怕冷、遇寒症状加重的表现。此时可通过生姜煮水泡脚(可加入艾叶)、饮用生姜红枣茶等方式,驱寒通络,辅助缓解颈肩不适,改善身体状态。
张爽医生提醒,中老年颈椎病防治是长期过程,需坚持“养治结合”,通过改善局部气血循环、调理脏腑功能,延缓颈椎退变。
食疗方
专家推荐几款食材常见、操作简单的食疗方。
肝肾不足型
杜仲枸杞排骨汤:取杜仲15克、枸杞子15克、排骨200克、生姜3片。杜仲能补肝肾、强筋骨,枸杞子可滋补肝肾,搭配排骨补充营养,适合每周食用1-2次。
气血阻滞型
葛根红枣山药粥:取葛根20克(切片)、红枣5颗、山药30克、大米50克。葛根能通经活络、缓解颈肩僵硬,红枣补气血,山药健脾益气,适合日常作为主食食用,温和不刺激。
风寒侵袭型
生姜红枣桂圆茶:取生姜3片、红枣5颗(去核)、桂圆肉5颗、红糖适量。生姜驱寒散寒,红枣、桂圆补气血,常喝能温暖身体,改善因风寒导致的颈肩僵硬,适合日常饮用。
穴位按摩舒缓紧张不适
专家推荐重点按压风池、肩井及大椎这三个易于定位且对颈部舒缓效果显著的穴位。
风池穴位于后脑勺下方两侧的凹陷处;
肩井穴在肩膀肌肉中央点;
大椎穴位于低头时颈后最突出的骨头下方。
操作时以拇指指腹适度用力,每穴按压1至2分钟,每日可重复数次。该方法不受场地限制,看电视、听广播时均可进行。长期坚持有助于放松肌肉、通畅气血,减轻颈部僵痛
柔和锻炼关节
导引锻炼作为一种温和安全的颈部保健方式,近年来备受老年群体欢迎。其中“金狮摇头”作为经典动作,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练习时只需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保持身体中正放松。随后缓慢地将头部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依次倾仰,动作宜缓不宜急。继而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缓慢旋转3至5圈,注意幅度要由小渐大,切忌追求速度和幅度。这套动作能有效活动颈椎关节,促进气血循环,缓解肌肉僵硬。
专家提醒,锻炼时务必量力而行,如出现头晕、疼痛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