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麻醉护理,你了解吗
当我们提到手术,很多人最关心的往往是手术本身是否顺利,却容易忽略一个同样重要的环节——麻醉护理。事实上,麻醉不仅仅是“打一针睡一觉”那么简单,而是从手术前到手术中、再到手术后,每一个细节都与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密切相关。那么,手术麻醉护理到底是怎么回事?
麻醉护理,从术前就开始了
在手术前,麻醉医生和护理团队就已经开始为您的安全手术“打地基”了。
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比如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有没有药物过敏史、目前正在服用的药物种类、有没有以前麻醉过的经历,以及基础疾病目前控制得好不好。
护士则会协助完成术前的各项准备,比如测量血压、脉搏、体温,抽血进行常规检查,评估呼吸功能,必要时安排心电图等辅助检查。同时,还会指导患者在术前如何禁食禁水,并向患者解释麻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注意事项,帮助缓解手术前的紧张焦虑情绪。
这一阶段,患者务必如实提供健康信息。比如,不要隐瞒正在吃的药物、既往的疾病或者过敏史,因为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到麻醉方案的制定,关系到整个手术过程的安全。
术中护理,时刻守护生命体征
手术开始后,麻醉护理工作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
麻醉护士就像是患者身边的“生命守护者”,负责实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心跳、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体温等。每一项数据都不能忽视,因为它们是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的第一手“信号”。
一旦发现异常,比如血压突然下降、心率过快或呼吸变慢,麻醉护士会第一时间协助麻醉医生采取措施,比如加药、调整麻醉深度、补充液体,甚至改变呼吸机的参数,确保患者安全稳定。
同时,术中护理还包括保护患者的体位——避免长时间手术导致神经压迫或皮肤压伤;保持输液管道、呼吸管道的通畅,避免因为管路滑脱、堵塞而引发风险。
苏醒期护理,小心翼翼护航回归
当手术结束,患者并不会马上清醒,而是逐渐进入“麻醉苏醒期”。这个阶段护理同样至关重要。
护士会全程细心观察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比如能否正确回答简单问题、能否有意识地睁眼、呼吸是否平稳顺畅。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呕吐、疼痛、躁动、甚至短暂的迷糊或哭闹现象,这都是麻醉药物代谢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反应。
护士会根据情况,给予患者吸氧、使用镇痛药物,或者根据麻醉医生的指示调整护理措施,确保苏醒过程既舒适又安全。
特别注意的是,有时候患者苏醒后意识还未完全清晰,体位调整或者拔除管道都需要专业人员在场操作,以防出现窒息、跌落等风险。
常见问题:
为什么手术前要禁食?
因为麻醉后人的吞咽反射会变弱,如果胃里有食物或水,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呕吐,严重时食物可能误吸进气管,引发窒息甚至生命危险。所以术前禁食禁水是为了保护生命安全!
为什么麻醉时要贴那么多监测仪器?
那些是心电图、电极片、血氧夹等,实时监测你的生命体征。就像给身体安了“安全监控”,一有风吹草动,医生和护士就能立刻发现并处理!
术后可以马上喝水或吃东西吗?
一般需要等医生确认患者清醒、吞咽功能恢复后,才可以少量饮水。如果太早进食,容易呛咳甚至引发吸入性肺炎,所以要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哦!有些患者刚醒来时感到口渴,家属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适量用湿棉签滋润嘴唇,而不是急于给水喝。
小结
麻醉护理贯穿手术的每一个环节,既是科学技术的体现,也是细致温暖的守护。
正是有了这支专业而细心的麻醉护理团队,患者才能安心“入梦”,平安醒来,迎接康复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