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腹泻别盲目吃抗生素!避开用药误区
老年模式

腹泻别盲目吃抗生素!避开用药误区

孙芙蓉 盐亭县人民医院
2025年09月17日 35页 2109 海报 复制链接

夏季气温升高,食物易变质,腹泻患者数量也随之大幅增加。在不少人的认知里,腹泻就是肠道有炎症,只要吃点抗生素就能解决问题。然而,这种盲目使用抗生素的做法,不仅可能无法缓解症状,还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增加细菌耐药风险,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掌握科学的用药知识,避开常见误区,才是应对腹泻的关键。

一、先辨类型:并非所有腹泻都需消炎

腹泻按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二者用药原则截然不同,盲目使用抗生素仅对少数感染性腹泻有效。

感染性腹泻主要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其中细菌感染性腹泻常伴随高热、黏液脓血便、剧烈腹痛,粪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生素。而病毒性腹泻多表现为水样便,通常无脓血,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杀死肠道内正常菌群,延长病程。此外,寄生虫感染引发的腹泻也应针对性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而非普通抗生素。

非感染性腹泻的病因更为复杂,包括饮食不当、腹部着凉、肠道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等。这类腹泻没有病原体感染,使用抗生素完全属于无效治疗,反而可能加重肠道黏膜损伤,导致腹泻次数增多或出现便秘、腹胀。

二、警惕误区:这些用药习惯正在伤身体

在应对腹泻的过程中,除了盲目使用抗生素,还有不少常见的用药误区,可能延误治疗或损害健康。

误区一:腹泻就用止泻药。很多人腹泻后急于止泻,自行服用蒙脱石散、洛哌丁胺等药物。但对于感染性腹泻而言,腹泻其实是身体排出病原体和毒素的自我保护机制,过早使用止泻药会导致毒素滞留肠道,加重发热、腹痛,甚至引发中毒性肠扩张等严重并发症。一般情况下,只有非感染性腹泻或感染性腹泻后期,才适合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

误区二:滥用“消炎药”替代抗生素。部分人分不清消炎药和抗生素的区别,将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当作消炎药用于腹泻治疗。实际上,这类药物主要缓解疼痛和发热,对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无效,还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加重腹泻。

误区三:自行加用益生菌“辅助治疗”。很多人认为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腹泻时可随意服用,甚至与抗生素同时使用。但益生菌并非万能药,对于急性感染性腹泻,尤其是细菌感染引发的,要先控制感染,盲目使用可能掩盖病情。且益生菌多为活菌制剂,与抗生素同服会被杀死,无法发挥作用。即使要使用益生菌,也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菌种和剂量。

三、科学应对:腹泻处理分三步走

面对腹泻,正确的处理方式应遵循“先判断、再处理、及时就医”的原则,避免盲目用药。

第一步:初步判断腹泻类型。观察腹泻次数、粪便性状、是否伴随发热、腹痛、呕吐,同时回忆近期饮食情况。若粪便为水样便、无脓血、无明显发热,多为非感染性或病毒性腹泻。若粪便带脓血、伴随高热、剧烈腹痛,可能是细菌感染性腹泻,应及时就医。

第二步:对症处理,预防脱水。无论何种腹泻,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都是首要任务。轻度至中度腹泻患者,可口服补液盐,按说明书冲调后少量多次饮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选择米粥、面条、蒸蛋等减轻肠道负担。若腹泻次数较多,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恢复,但要与抗生素间隔2-3小时服用。

第三步:明确就医指征,避免延误治疗。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腹泻持续超过3天且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出现严重脱水症状。粪便带脓血、伴随高热、剧烈腹痛,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腹泻。就医时要告知医生腹泻详情、近期饮食和用药史,必要时做粪便常规、血常规检查,明确病因后规范治疗。

四、结论

腹泻虽是常见症状,但用药不当可能带来诸多健康风险。牢记“不盲目用抗生素、不滥用止泻药、不随意用益生菌”的原则,科学判断、合理处理,才能在缓解症状的同时,保护肠道健康,避免陷入用药误区。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腹泻抗生素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