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做“足”功课,远离糖尿病足
老年模式

做“足”功课,远离糖尿病足

黄深华 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
2025年09月17日 14页 1929 海报 复制链接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危险的慢性并发症,若未能及早预防和干预,轻则出现溃疡、感染,重则可能发展至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它往往起源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与血管损伤,却在日常忽视中逐渐恶化。深入了解糖尿病足的成因与防护措施,不仅能帮助患者守护双脚健康,也能为生活质量筑牢一道隐形防线。

一、糖尿病足是什么?

糖尿病足常被称为糖尿病最痛的并发症,它并非突然出现,而是长期高血糖反复作用下的结果。持续的血糖波动会损害血管和神经,导致足部血液供应不足,皮肤和肌肉得不到充足营养,逐渐变得冰冷、麻木、干燥无汗。由于神经传导受损,患者往往对疼痛或温度的感知迟钝,看似轻微的擦伤或水泡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展成感染甚至坏疽。当足背动脉搏动变弱,行走时出现酸胀和间歇性跛行,就像身体亮起的红灯,提醒危险正在逼近。相比其他并发症,糖尿病足的隐匿性更强,却往往在症状显现时已进入较严重阶段,这也是它被称作隐形杀手的原因。科学研究显示,糖尿病足的发生与血糖控制不良、血管硬化及神经病变关系密切,如果忽视早期征兆,不仅可能失去双脚的健康,更会因感染扩散危及生命。因此,正确认识糖尿病足,从细微症状中捕捉信号,才是保护双脚的第一步。

二、足部护理清单

1.日常护理

足部护理看似琐碎,却是糖尿病患者远离并发症的关键。每天坚持检查足部,可以借助镜子或家人帮助,观察有无水泡、裂口、红肿或鸡眼胼胝,及时发现隐患。清洁时应以温水和中性清洁剂轻柔洗脚,水温最好不超过 37℃,避免因感觉迟钝而烫伤,清洗后要仔细擦干尤其是趾缝,防止真菌滋生。若皮肤干燥,可在足背或足底涂抹润肤乳,减少皲裂,但要避免残留在趾缝间。修剪趾甲时,应沿趾甲盖横向修齐,避免剪得过深引起甲沟炎。鞋袜选择也至关重要,应穿透气、宽松、无缝的棉袜,鞋子要圆头、软底并与脚型匹配,穿鞋前检查是否有异物,以防小伤口被忽视。日常这些小动作,其实就是保护足部的大保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足溃疡和感染的风险。

2.冬季特别护理

冬季气温下降时,血管会随之收缩,糖尿病患者本就受损的末梢循环更加受限,足部容易出现发凉、麻木甚至冻伤。保持温暖是核心,但方式一定要科学。相比直接接触热水袋、电热毯等高温热源,穿着柔软厚实的棉袜、合脚的保暖鞋才是更安全的选择。袜子应避免过紧,以免阻碍血流,最好选用浅色款式,便于及时发现渗血或渗液。外出遇到雨雪天气,要尽快更换被浸湿的鞋袜,保持足部干燥。对于循环不佳的患者,适度的足部活动和轻柔按摩有助于促进血液流动,改善冰凉感。防寒与防烫需要双管齐下,既要避免寒冷对血管的损伤,也要警惕因感觉迟钝导致的热源烫伤,科学保暖才能真正守护冬季的足部健康。

三、改善饮食与生活方式

饮食与生活方式的调整对糖尿病足的防护具有重要意义,合理膳食能帮助稳定血糖水平,改善微循环,为足部健康提供坚实保障。建议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豆类、水果和全谷类,因其消化吸收缓慢,可避免血糖骤升;深海鱼、大豆、鸡蛋等优质蛋白能促进组织修复,帮助溃疡愈合;维生素D和维生素C在维持免疫功能与胶原合成方面亦不可或缺。吸烟则是足部健康的加速器,它会损伤血管内皮,进一步降低血液携氧能力,显著增加截肢风险,因此戒烟是必行之举。运动方面,适度步行或轻量锻炼可改善下肢血流,增加肌肉力量,延缓间歇性跛行的进展,但必须选择合适的鞋具,避免足底受压或擦伤。规律作息与心理调适同样不可忽视,焦虑与睡眠不足会加重代谢紊乱。可以说,管住嘴、迈开腿、戒掉烟,辅以均衡营养和健康心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外兼修,为糖尿病足患者筑起坚固的防护屏障。

糖尿病足的防治核心在于早发现、早护理、早干预,科学控糖只是第一步,更需配合日常细致的足部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双脚承载着人生的每一步,用正确的方法呵护它们,既是医学上的理性选择,也是生活中的智慧态度。愿每一位糖友都能稳健前行,不被并发症绊住未来的路。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糖尿病足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