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慢性病的预防与管理:公共卫生视角下的健康挑战
老年模式

慢性病的预防与管理:公共卫生视角下的健康挑战

罗凤群 宜州区庆远镇太平卫生院
2025年10月15日 18页 1682 海报 复制链接

在现代社会,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4100万人死于慢性病,占总死亡人数的71%。这些疾病像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病程长、发展缓慢,却悄无声息地蚕食着人们的健康,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和社会压力。了解慢性病的现状、危险因素,掌握预防和管理方法,对每个人的健康都至关重要。

一、慢性病:当代健康的头号威胁

慢性病,全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一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它不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长期的治疗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以我国为例,糖尿病患者数量位居世界首位,高血压患者超过2.7亿,这些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同时,慢性病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疾病导致的中风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二、潜藏身边的“健康刺客”:慢性病危险因素

(一)不良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慢性病的主因之一。现代人常摄入高盐、高糖、高脂食物,如炸鸡、奶茶、薯条等,长期食用易引发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同时,久坐成习,缺乏运动使身体代谢减缓、免疫力下降。此外,吸烟、酗酒危害显著:尼古丁、焦油损伤血管,增加心脑血管疾病与癌症风险;酒精刺激肝胃,可致肝硬化、胃炎等疾病。

(二)环境因素

环境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大气污染中的PM2.5、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暴露还可能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水污染中含有的重金属、化学污染物,通过饮水或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肾脏、肝脏等器官。此外,噪音污染、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等,也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增加慢性病的患病几率。

三、从源头守护健康:慢性病预防策略

(一)个人健康管理

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慢性病的关键。在饮食方面,遵循“均衡膳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少吃加工食品和高油高盐食物。运动上,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也可搭配适量的力量训练。同时,保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健康隐患并干预。

(二)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公共卫生部门在慢性病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健康意识;推广健康社区建设,完善公共健身设施,鼓励居民参与运动;加强食品监管,限制高盐、高糖、高脂肪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改善环境卫生,加强污染治理,为居民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四、科学管理慢性病:医疗与自我的双重保障

(一)医疗体系支持

完善的医疗体系是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支撑。医疗机构应建立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定期随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健康指导。同时,推广分级诊疗制度,让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得到便捷、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此外,医保政策也应向慢性病患者倾斜,提高报销比例,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二)患者自我管理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同样不可或缺。患者要学会监测病情,如糖尿病患者定期测量血糖,高血压患者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按照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参加病友交流会、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五、全民行动:社会协同应对慢性病挑战

应对慢性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如出台公共场所禁烟令、征收“糖税”等,从政策层面引导公众健康生活。社区可以组织健康讲座、健身活动,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家庭则是健康的港湾,家人之间应相互监督,共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给予慢性病患者关爱和支持。

慢性病的预防与管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和幸福。从改变一个生活习惯开始,从一次健康体检做起,从社会的每一次协同努力汇聚,我们才能共同筑起抵御慢性病的坚实防线,守护全民健康。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慢性病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