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思路要了解一下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思路要了解一下

陈建 合川区太和镇太和中心卫生院太和村卫生室
2025年09月03日 25页 841 海报 复制链接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之一,对人类健康存在极大的威胁。在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糖尿病治疗方案得到创新、优化,许多治疗措施对控制血糖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中医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为防治糖尿病提供了有力支持。对此,以下则带大家了解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

1.中医视角对糖尿病的理论认知

对于糖尿病而言,中医并不只关注血糖指标的变化,而是根据整体观念,综合人体气血、经络等多个角度展开深入分析。中医认为,导致糖尿病的形成和肺、胃、肾的功能失调存在紧密联系,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可将糖尿病划分成上消、中消、下消。其中,上消侧重于肺燥津伤,肺对人体水液运行、输布、排泄等有着重要的疏通以及调节能力。在肺阴亏虚的影响下,津液将无法向身体各处正常输布,进而产生口干舌燥、烦渴多饮等多种不良反应。中消为胃火炽盛,促使腐熟功能过强,食物消化速度过快,进而极易产生饥饿感,尽管患者食量有所增加,但身体仍然持续消瘦。下消则为肾阴不足,肾属先天之本,一旦肾阴亏虚,则会导致精微物质跟随尿液排泄,导致尿频、尿甜,个别患者还存在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多种不良现象。

另外,在中医治疗中,个体差异也会直接影响病情发展。由于体质不同(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等),在患病后表现的临床症状、病情发展进度等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在此情况下,实施辨证施治,则能够帮助中医精准掌握患者个体状况,从而为其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2.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2.1中药方剂

应用中医治疗糖尿病,最重要的就是辨证选方用药。对于上消肺燥津伤患者而言,可以采用生津止渴、清肺润燥的方药进行治疗。比如,应用黄连清泻肺火、以天花粉帮助患者清热泻火。在中消患者中,可采用麦冬、知母等,以减轻多食症状;而在下消患者中,则可以应用肾气丸药方进行加减。

2.2中医外治疗法

第一,艾灸。主要选用三阴交、足三里等多个穴位,以艾绒燃烧期间形成温热刺激,达到调和气血、温通经络的治疗效果。比如,针对足三里穴位实施艾灸,可有效改善脾胃功能;而艾灸三阴交,则能调节身体代谢、滋补三阴。

第二,拔罐。选取背部、腹部等穴位,以负压吸附作用,改善局部气血运行、糖代谢紊乱等不良现象,若能联合应用其他中药外治法,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第三,中药贴敷。选用肉桂、黄连、黄芪等治疗药物,将其制作为膏剂,取适量药物贴敷在涌泉、神阙及相关穴位。上述药物拥有调节气血、降糖功效,而神阙穴又能连通人体五脏六腑,药物经过皮肤吸收后,即可达到对肺腑功能的调节作用。

第四,针刺。选取肾俞、胰俞及其他穴位,可改善五脏六腑,加强糖代谢、胰岛素分泌,从而缓解糖尿病临床症状。

第五,耳穴压豆。主要针对耳部穴位实施刺激,如三角点、肾点等,具有改善气血功能、身体代谢紊乱的功效。

2.3中医饮食调养

糖尿病患者需时刻注意饮食管理,强调食物性味归经、功效。苦瓜拥有丰富的苦瓜皂苷,可以帮助人体降低血糖指标;而南瓜拥有丰富的果胶,可延缓吸收碳水化合物,以达到稳定餐后血糖变化的重要作用。茯苓、山药等不仅可作药物治疗,也可用于日常饮食,具备益气养阴、健脾益生的治疗效果,可用于长期食用。

2.4中医个性化运动方案

从年龄、体质方面来看,青年肥胖、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联合进行有氧、力量运动。每周运动五天,保持中等强度运动,以30分钟最佳;并参与3次左右的力量训练,如俯卧撑、深蹲等,在运动强度方面,以感到轻松、舒适为宜,避免强度过高耗气伤津。在老年、体质虚弱的患者中,可选用太极拳、八段锦的运动方式,每日持续训练30分钟,以轻微出汗为宜,切勿过于劳累。

2.5心情调节

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对促进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中医治疗糖尿病时,患者要能够合理调节自身情绪,维持平和、稳定的心态,切勿出现过大的情绪波动,避免加重病情,不利于预后品质的提升。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中医糖尿病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