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科普资讯 健康科普 手卫生: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手卫生: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张淑宜 中山市黄圃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5年07月16日 15页 1731 海报 复制链接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舞台上,手就像一对勤劳的“舞者”,频繁地穿梭于各种物品和环境之间。从敲击键盘、翻阅书籍,到拿取食物、触摸公共设施,手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接触。然而,这双看似干净的手,却可能隐藏着无数看不见的“敌人”——细菌和病毒。保持手卫生,便是我们抵御这些病原体入侵、守护健康的第一道坚实防线。

一、看不见的“微生物世界”

我们的双手表面布满了无数细小的褶皱和缝隙,这些地方就像微生物的“豪华公寓”,为细菌和病毒提供了绝佳的藏身之所。研究表明,一只未清洗的手上可能携带数百万个微生物,其中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等常见病原体。这些微生物来源广泛,公共场所的门把手、电梯按钮、钱币等,都可能成为它们传播的“中转站”。当我们用手触摸这些被污染的物品后,再不经意间触摸口鼻、眼睛等黏膜部位,病原体就会趁机进入人体,引发感染。

二、流感:手卫生是关键“盾牌”

流感,这个每年在季节交替时“如约而至”的“不速之客”,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然而,手卫生在预防流感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设想一下,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流感患者打了个喷嚏,飞沫四散于空气中,部分飞沫还落在了扶手、座椅等物体表面。当其他乘客触摸这些被污染的表面后,再用手接触眼睛或鼻子,流感病毒便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入侵之旅”。

如果我们能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就如同为身体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护盾”。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手上的流感病毒,切断传播途径。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揉搓双手时间不少于20秒,确保手心、手背、手指缝、指甲缝等部位都能得到彻底清洁。洗手后,应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避免再次污染。一项针对学校流感防控的研究显示,加强手卫生教育后,学生的流感发病率显著下降,这充分验证了手卫生在预防流感中的关键作用。

三、肠道疾病:手卫生是“清道夫”

肠道疾病也是威胁我们健康的常见问题,如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等,很多肠道疾病的传播都与手卫生不良密切相关。以细菌性痢疾为例,痢疾杆菌可以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手进入人体肠道,引发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注意手卫生,在排便后、处理食物前没有正确洗手,手上携带的痢疾杆菌就可能污染食物,进而导致“病从口入”。

对于儿童来说,手卫生尤为重要。儿童好奇心强,喜欢用手触摸各种东西,还经常把手放进嘴里,这使他们更容易感染肠道疾病。手足口病就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传播。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教会他们正确的洗手方法。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接触公共物品后等关键时刻,都要及时洗手,像一位勤劳的“清道夫”一样,将手上的病原体清除干净,降低感染肠道疾病的风险。

四、特殊场景下的手卫生“秘籍”

除了日常的洗手,在一些特殊场景下,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手卫生的“秘籍”。比如,在使用公共卫生间后,除了用肥皂洗手外,还可以使用含有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剂进行二次清洁,进一步杀灭手上的微生物。在照顾病人时,医护人员和家属要更加严格地遵守手卫生规范,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医疗操作前后等时刻,都要认真洗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防止交叉感染。

在户外活动时,如果没有流动水和肥皂,也可以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免洗手消毒剂就像一个便携式的“手卫生小卫士”,方便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保持手卫生。使用时,取适量消毒剂于手心,双手揉搓至干燥即可,它能快速杀灭手上的大部分细菌和病毒,为我们的健康提供即时保护。

手卫生虽然是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它是预防流感、肠道疾病等感染的基础措施,是我们守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用清洁的双手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让手卫生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自觉行为,就像每天刷牙、洗脸一样自然,让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坚不可摧!

本期热读

相关搜索

手卫生

家庭保健报: 时刻关注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