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的“清洁手册”:慢阻肺的护肺技巧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疾病,它会逐渐损害肺部功能,影响人们的正常呼吸和生活质量。了解慢阻肺的致病因素和早期信号,掌握科学的肺部日常护理方式,对预防和改善慢阻肺至关重要。
一、认清慢阻肺:致病因素早知晓
慢阻肺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因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
首先,吸烟是慢阻肺头号致病因素。香烟中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持续刺激呼吸道与肺部组织,破坏肺结构功能,损伤黏膜、增加分泌物,引发慢性炎症,最终发展为慢阻肺。数据显示,长期吸烟者患慢阻肺风险数倍于不吸烟者,且吸烟时长、量与患病风险正相关。
其次,空气污染危害显著。长期接触粉尘、烟雾、化学气体的从业者,如煤矿、建筑、化工行业人员,以及雾霾高发地区居民,肺部受污染物持续侵害,慢阻肺发病风险大增。
此外,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重要诱因。反复感冒、支气管炎等感染,会加重肺部损伤,加速肺功能衰退,埋下患病隐患。同时,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家族中有患者,其他成员患病风险相对更高。
二、警惕早期信号:及时发现早干预
慢阻肺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导致病情延误。因此,了解慢阻肺的早期信号,及时发现并干预,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关键。
慢性咳嗽是慢阻肺最常见的早期信号之一。这种咳嗽通常持续时间较长,早晨起床时咳嗽会更加明显,咳出的痰液多为白色黏液或泡沫状。很多人会误以为这只是普通的支气管炎或感冒,没有及时重视,随着病情发展,咳嗽会逐渐加重,痰液也可能变得更加黏稠或带有血丝。
气短或呼吸困难也是慢阻肺的重要早期表现。在疾病初期,患者可能只是在进行体力活动,如爬楼梯、快走、提重物等时,会感觉呼吸费力、气短。但随着病情进展,即使在休息或进行轻微活动时,也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此外,部分患者早期还可能出现胸闷、喘息等症状,尤其是在接触烟雾、粉尘、冷空气等刺激因素后,这些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长期吸烟者、有慢阻肺家族史或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的人群,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等相关检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三、护肺有妙招:日常护理保健康
对于慢阻肺患者或有慢阻肺患病风险的人群来说,做好日常肺部护理,有助于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一)戒烟是关键
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主要原因,也是加重病情的重要因素。因此,戒烟是保护肺部健康、预防和治疗慢阻肺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无论是已经确诊为慢阻肺的患者,还是有吸烟习惯的健康人群,都应尽快戒烟。戒烟后,肺部的炎症反应会逐渐减轻,肺部功能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同时,要避免吸入二手烟,二手烟同样会对肺部造成损害。
(二)改善生活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护肺关键,可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搭配空气净化器过滤粉尘、烟雾等污染物。雾霾天或空气污染严重时,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佩戴合规口罩。从事粉尘、化学气体相关职业者,需严格佩戴防尘口罩、防护面罩,规避职业暴露风险。
(三)合理饮食,补充营养
均衡饮食是提升肺功能的基础。建议多摄入瘦肉、鱼虾、蛋奶、果蔬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强化肺部修复能力与机体免疫力。同时,需忌口辛辣、油腻食物,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控制盐分摄入,避免加重心肺负担。
(四)适当运动,增强肺功能
运动是改善肺通气的有效方式。患者可选择散步、游泳、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于清晨或傍晚空气优质时段锻炼。病情较重者,可在专业指导下练习缩唇呼吸(鼻吸口呼,缩唇缓吐)与腹式呼吸(以腹代胸,深吸慢呼),增强呼吸肌力量,优化通气功能。
(五)预防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和加重慢阻肺的关键因素,预防尤为重要。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其次,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在流感高发季节,可以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患流感的风险。对于慢阻肺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接种肺炎疫苗,预防肺炎的发生。另外,要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要及时就医,防止病情恶化。